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27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
夏应显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环境部27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超过51%。截至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2.13亿千瓦。
报告显示,中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5%和31.8%,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6.1和3.6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通过实施能效提高、节能降耗、产品设备升级等措施,十年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6.2%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夏应显说,同时,我们积极参与气候多边进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夏应显表示,今年以来我们与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主席国阿联酋在内的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推动年底COP28取得成功,促进《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刘文文)2023年10月29日至2024年3月30日,中国民航将执行2023/24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司长梁楠27日在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24年冬春航季,共有17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7万班。从换季航班计划情况来看,民航运输生产呈现恢复稳健、竞争有序的良好局面。
梁楠说,国内航线航班方面,51家国内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航班96651班,同比2022/23年冬春航季增长1.55%,比2019/20年冬春航季增长33.95%。其中,客运航班每周94072班,同比2022/23年冬春航季增长1.19%,比2019/20年冬春航季增长33.17%;货运航班每周2579班,同比2022/23年冬春航季增长17.07%,比2019/20年冬春航季增长70.34%。在新开辟航线方面,39家航空公司在新开的国内516条独飞航线上每周共安排7202个航班运营。
港澳台地区航线航班方面,已批复34家航空公司的每周3564班客货运航班计划申请,其中,22家内地航空公司每周1894班;12家港澳台航空公司每周1670班。香港航线方面,已批复24家航空公司在内地45个航点与香港间的每周1764班客货运航班计划。澳门航线方面,已批复12家航空公司在内地37个航点与澳门间的每周858班客运航班计划。两岸航线方面,已批复22家航空公司在大陆33个航点与台湾桃园等4个航点间的每周942班客货运航班计划。
国际航线航班方面,15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的每周16680班航班计划申请获得批复,涉及68个境外国家。其中,共有116家航空公司的每周13004班客运航班计划申请获得批复,涉及65个境外国家;共有52家航空公司的每周3676班货运航班计划申请获得批复,涉及44个境外国家。(完)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