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银川10月27日电 (记者 于晶)10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驻京办”)与宁夏吴忠盐池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在北京举办“享金秋十月、品正宗滩羊”盐池滩羊推介会,助力盐池县乡村全面振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滩羊之乡”品牌效应。
盐池县是“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生态食材(滩羊)之都”,作为宁夏唯一的牧区县,草场资源广阔,畜牧业资源富集,造就了盐池滩羊的独特风味和上乘品质。近年来,盐池滩羊成功登上G20杭州峰会国宴餐桌,相继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大连达沃斯论坛、北京冬奥会以及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食材,已成为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了解,盐池滩羊是在独特自然条件下培育的优质品种,滩羊产业是宁夏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宁夏以建设“中国滩羊之乡”为目标,着力打造国内优质羊肉和盐池滩羊知名品牌,积极推动盐池滩羊入驻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和餐饮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致力于帮助宁夏盐池滩羊等名优特色产品和品牌走出“塞上江南”,走入千家万户。
“我们将以此推介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滩羊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推动滩羊成为百姓的致富羊、宁夏的发展羊、中国的品牌羊。”盐池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盐池县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盐池滩羊的发展也与之源远流长。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要把“滩羊之乡”的品牌擦得更靓,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推介会上,盐池县重点推介了盐池滩羊产业的资源禀赋、品质优势和品牌价值。活动现场签订了盐池滩羊农产品订购协议,并就拓展合作空间、畅通交流渠道、进一步推动宁夏盐池滩羊等农特产品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展示展销达成共识。(完) 【编辑:刘阳禾】
在山东高密曹疃村,村民正在制作柳编工艺品。(资料图)李海涛 摄
中新网山东高密10月27日电(沙见龙 李婷婷)挑、压、缠、绕、勒……走进山东潍坊高密市注沟社区曹疃村,柳编传承人禚元兴正在家庭工厂中制作柳编。一根根白亮色的柳条在他的手里上下翻飞,经过起底、周径、编帮、收口等工序后,就变化成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柳编工艺品。
作为一门老手艺,高密曹疃村柳编已有600多年历史,现有成规模的柳编加工点十几个。高密柳编工艺生产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环保无污染、附加值高等特点,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近年来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家庭副业。
村民正在制作柳编工艺品。(资料图)李海涛 摄
作为柳编技艺的传承人,禚元兴自幼随祖父、父亲学习柳编,技艺成熟后对传统柳编样式推陈出新,使柳编产品由生活日用品发展为精美工艺品,颇受市场欢迎。2012年12月,他被确认为潍坊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柳编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
在禚元兴的带动下,村民们抱团发展,让高密柳编的技法、工艺、材质,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仅焕发了新的生机,还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他告诉记者,每年柳编工艺品销量达十几万个,销售额3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像潍坊风筝会、上海艺术品展会上好多客户都来洽谈合作,目前主要是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柳编传承人禚元兴正在院内晾晒柳条。(资料图)李海涛 摄
近两年,随着电商兴起,禚元兴将传统的草柳编工艺与网购嫁接,开辟了新销路。接单、装箱、贴单、发快递,他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将原来的家庭作坊变成了现在的“网店+家庭工厂”的方式。除开网店外,他还将高密柳编搬上多个直播平台。
有了电商助力,柳编让村民们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除了一些老柳编手艺人长期在禚元兴家中工作外,越来越多的村民前来学习柳编技艺,在农闲时节增加收入。
在禚元兴的组织带动下,冬闲时,村内从事柳编的有50多人,柳编手艺人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技艺,既忙碌又快乐,人均年收入达几万元。(完)